成语词目:画虎类狗
成语发音:huà hǔ lèi gǒu
成语释义:原意是画老虎不成,却画成了狗。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伦不类,弄巧成拙。形容人徒有虚名,其实并不高明,或者做事不切实际,结果适得其反。
成语出处:语出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,马援告诫其侄子马严、马敦:凡人为贵,当依德义,当如龙蛇之变,上为天子,下为公卿,若夫不令之人,欲依仁义而行,反类犬马之形。”后演化为画虎类狗”,用以讽刺那些好高骛远却缺乏真才实学的人。
近 义 词 :弄巧成拙、东施效颦、邯郸学步
反 义 词 :惟妙惟肖、画龙点睛、青出于蓝
成语接龙:画虎类狗 → 狗急跳墙 → 墙倒众人推 → 推三阻四